论坛4 | 多维共生的云生态 黄允松 「多维共生的云生态」



  • 时间: 2016年7月28日
    发言人: 青云QingCloud CEO 黄允松
    主题: 多维共生的云生态


    谢谢大家!今天上午我没有讲太多,下午有这样一个专题会,我想更多的内容在这个地方讲。

    这个地方一共是四个问题,最后是一个自然的归纳,我一个一个讲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为什么最终我们会产生并做出这样的决定,去制造这样一个生态平台,并进一步打造一个区别于传统IT和狭义互联网两者不同的生态系统做法。

    我先给大家稍微回顾一下传统的IT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我说的传统类似于IBM,HP,EMC,Oracle等等,国内是浪潮、曙光、长城、联想等等。从传统角度来说非常简单,传统IT根本性的立身之本在于出货,相比于出货公司的数量和流水都要少很多,只是利润率高很多而已。即便是IBM这样的公司他有三大部门,硬件部门占据的位置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软件和服务都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其他部门也是一样的。我们把英特尔公司CPU称之为Intel 税,税就是你不得不交的钱,Intel 价格非常之高,无论有多艰难都要支持他,倒不是英特尔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如果一个公司成为税收的存在这样是不可以的。传统的IT太过于依赖硬件出货,使得所谓的生态变成渠道销售。

    最早我组建这个团队的时候部门第一个任务是渠道销售,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那就意味着所谓的生态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帮助青云走销售,这是没问题的,但它是唯一的话,它就是错误的,因为它和传统IT没有任何区别。唯一区别是他们卖物理设备,我们是卖除了物理设备之外也卖你看不见摸不着的设备,这个是换汤不换药的。所以我们改变一种玩法,看怎样才能够让这个产业博的更大,满足企业用户对IT的新需求,到底需求的点在哪里。实际上是因为从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延展的变化。

    以Google为例,Google几乎没有购买任何美国著名IT产品,当然也买过少量的,但极少,但它的开销几乎忽略不计。但为什么它的IT环境运行的如此之好,你们肯定会说他有人才,这个角度是对的。但从技术和产品角度来说,除了华为、浪潮、曙光这些公司他们的模式之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条路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的路。当我们离开狭义互联网走向“互联网+”,我所讲的广义互联网,或者大家讲的IoT,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等,当我们走到这一天的时候你会发现,IT已经变成了一个消费品,如果IT是消费品的时候出货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服务器太大了,没地方放。我们公司只有10个人,我不知道卖什么,可能卖食品,或者卖艺术品,但我需要IT良好的支撑。这种情况下传统IT出货的思路是绝对走不通的,这个时候必须用互联网交付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互联网 + 传统IT交付 = Cloud,就是以互联网形式交付和管理IT资源和IT能力,这是我对它的定义,非常简单。

    我们进入到第二个话题,什么叫平台?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成功肯定分好几步,但最重要的一步是windows95,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霸主一方面是纵容盗版,最关键是他们公司允许别人基于Windows API开发功能,然后赚取巨额利润,但开发应用软件那些人都获得了良好的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我承诺每年降两次价,我希望今年年底青云公有云是这个国家最便宜的云计算资源服务提供商,是不是最便宜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比较便宜的,这个不是靠补贴,而是靠技术实现,这是我们后来的目标。我们要制作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Windows,叫Android,叫iOS,可以是数据库,可以是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也可以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比如帮你拍照,帮你管理处理Video,或者大数据分析等等,形成商业智能分析报表和产品,都是可以的。我们要定义一下什么叫Cloud IaaS,为什么它是操作系统呢?我们回忆大学二年级两门课程,数据结构原理和操作系统原理。所有的操作系统做了一件事情,资源调度和管理分配。比如为什么你感觉计算机很卡,原因在哪里呢?实际上这个时候上一个中断没有释放,结果这个指令已经发出去了,这个时候你要升级。我们的IT行业,我们的消费者,高度重视欢迎英特尔为代表的芯片公司会从单核走向多核。比如我们在做存储操作的时候非常简单,你发出一个指令,当你完成修改的时候,删除读取的时候,一切一切的操作,操作系统就干一件事情,调度管理资源用于响应上层应用程序对于资源的需求。

    我有时候讲一句比较粗糙的话,我说软件写得天花乱坠,最终结果要落地在硬件上执行,简单说,既然Cloud IaaS就是做资源调度,传统系统是做本地资源调度,而Cloud IaaS做分布式的甚至跨越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在这么大的数据中心和这么多服务器这么多交换机投资之下,我们的调度平台可以怎么做呢?传统IT管理思路是一个一个做管理,然后做集成。所以你看北京城有大量系统集成商存在,在历史条件下这是正确选择。但如果你有一个操作系统能够灵活调度北京和广东中山资源的时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无论你有多少台服务器,无论你跨度多大,实际上你只有一个电脑。2007年我在IBM做过一个内部演讲,我当时讲25年之后全世界只有五台电脑,一台是Google,一台叫微软,一套叫Amazon,一台是IBM等等,其他的忘了。在这个基础上我重新定义了青云的AppCenter,问题非常简单,为什么我要放弃1.0设计,设计2.0,因为我要打造2000之后时代,苹果公司iOS appstore的接口,大家花99美金购买苹果公司一年的开发权力,你必须要花99美金购买API使用权,否则你做完了是没办法用的,并且随之产生的,你无法服务你的客户。Android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它的控制人是Google,所以中国大陆超过50家,还有李开复博士投资的豌豆荚,很多很多,数不清。包括腾讯公司的应用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东西,超过50个,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API被移植化了,Android公司也是为了跟苹果公司竞争,但无论政策是开放还是不开放的,我们看到最终从技术架构上来说,我们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有一个分布式的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之上有共享API,然后共享整个世界,这是非闭环结构。

    狭义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渴望追求开放时代,最典型代表是Google,但Google现在不得不面对一个惨痛的情况,如果他的生态在消费者toC里面,非闭环结构,如果他做不到闭环,他所有环节都会被侵蚀。典型的就是Google Glass非常不成功的原因。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越早形成闭环生态成功越大,比如BAT,每一个环节必须在我这个里面,不能离开,为什么?因为只要有缺口一定会被侵入。但是面向消费者市场这是没问题的。以数据库为例,中国早期做电子商务交易有个非常有名的公司叫某宝,他早期数据库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在SKU管理上面,电子商务商品以及贸易方面非常优秀的东西,他试图将这个逻辑推广到其他非电商商品流通行业,立刻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因为他这种做法完全非标准,而且不适合于除商品流通以外任何一种数据模型,比如有银行或者保险,或者其他零售类企业,零售类企业可能OK,比如做艺术品,做教育,做化学产品,带来的灾难将是你没有办法保证它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这是所谓对toC市场的捆绑和toB市场的捆绑是两码事,所以闭环一定不能成功,这不是我观察到的。是toC市场广泛的,包括中国三大家,以及美国一些toC互联网巨人们,他们在尝试toB市场和传统的EMC这些公司去竞争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我观察到这一点,所以思考怎么改变它。

    我得出的结论,改变方法非常简单,对于上层结构开放。举一个例子,PaaS平台有两种做法,PaaS基本上对应的是传统中间件层次,IaaS跟PaaS区别在哪里,或者传统硬件和中间件区别在哪里,首先硬件都一样,是没有区别的,因为CPU都叫英特尔,电源模块都是长城的,机箱全是广东人的,要么东莞,要么深圳中山,要么佛山,都是他们的。所以IaaS层、硬件层都没有区别,你今天用青云的IaaS也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所以IaaS层是非常简单的层次,没有太复杂的可以做。但PaaS不同,有人喜欢java,有人喜欢go,这是没法沟通的,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一个最大的争论,哪个语言是最好的,这是非常有名的争论,没有任何人能够说服彼此。同样的,到了云端,PaaS层,谁是王者?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再比如我们讲LXC,最近四年时间才开始重新冒头,就是这个逻辑。在不同场合下P层是完全没有king的,你要解决不同的商业问题,你要解决不同的商业应用问题,这就是P层绝对不可以封闭的。

    我在前东家服务的时候当时做过一个产品——SCO,什么叫SCO呢?其实是帮我们做应用层编排,但很快烟消云散,因为太重了,于是我们引进了LXC,我们发现这个管理方法不好用,非常笨重。于是我们创造新的方法,管理框架现在已经非常多元,有很多很多中国人的产品,数以百计。我问一下各位,你怎么知道哪一个东西能活十年,哪一个东西能活一个月,以及哪一个东西解决什么问题是最好的,所以P层绝对不可以封闭,千万不要觉得P层可以封闭。

    我从1994年开始第一次学习写代码,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1997年到现在,我经历过的语言都忘了,我经历过的操作系统版本更替都忘了,一直到现在我又走入单核模式。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单核模式,给你们做个类比,很多很多年以前单片机的概念差不多,软件的单片机,当然,这不是很精确。有什么好处呢?军队的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单片的,效率高,绝对不出错,地球都毁灭了它绝对也不出错,但要有电,所以什么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我后来跟田华他们商量,决定改变成这样。所以我们的定位完全发生了变化,原来我准备从底层到上层全做,现在我只做底层,非常薄的一层,然后接触最顶层用户,做最底下的薄薄这层资源编排管理层,中间的P层,平台层,我们就拥有更多可能性了,这就需要跟各位领导们,各位同事们,各位同行们,我们一起努力共进,丰富云端的中间件,使之更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概念,谢谢大家。


登录后回复
 

与 青云QingCloud 社区 的连接断开,我们正在尝试重连,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