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 | 新 IT,新商业 肖国彬 「中小银行云计算之路」



  • 时间: 2016年7月28日
    发言人: 肖国彬|北京农商行数据中心总经理
    主题: 中小银行云计算之路


    各位同仁下午好,上午我也跟大家做了一些单向的交流,我们这个小小银行的云计算的思考和探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北京农商银行可能大家不一定非常熟悉,也可能北京地区的一些人是我们的客户,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是国务院组建的一个第一家省级的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金融行业分为国家队、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我们可能属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代表,第一个演讲嘉宾是城商行,他们是城里的,我们是村里来的。

    第二个我们这家银行还是有一点特点,我们是唯一一家覆盖北京市所有乡镇的一个金融机构,所以现在在北京市的一些业务可能合作的比较多一些,包括北京市的一些养老,一些财政的保障,我们还处于快速发展周期,银行竞争很激烈,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好一些,因为大家知道经济处于下行期,某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达到2.38,我们在世界银行排名排170位,属于中小规模,也就是农信系统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三个方面,主要是数据中心的挑战,云计算给我们带来什么,在云计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第一位演讲嘉宾讲到银行是走到比较早的单位,但是未必是走的很好的单位。现在来看确实有很多弊端,这是典型的银行结构,银行应用有两个特点,银行应用是独立成体系的机构,有自己的外网,有自己的应用,有自己的数据库和存储。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部门的特征比较明显,一个部门提一个需求,建一套系统,整体的规划上,扩展性上存在天生缺点,因为数据结构,往往不够的时候就要数据扩容,服务器不行换更大的服务器。我们的存储不够了,我们只能买一个更大的存储把它接上去。

    所以说我们传统银行的数据中心带来很多挑战,包括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包括机房空间的问题,包括功耗的问题,以及我们部署的问题,还有管理的问题,举一个例子,部署而言,我们其实深同感受,做IT的人,都一样,因为需求源源不断,但是没有很好的工具和手段快速满足我们业务部门的需求,经常加班加点。员工跟我们说版本投产能不能提前两个月规定好,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准备环境,我们的硬件要准备两周,软件准备一周,我们还有一些熟悉这个版本的手册,但是现在不能适应现在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快速上限的需要,发一个版本两个月发,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挑战。

    还有管理的挑战也一样,由于我们现在都是物理机器一堆,所以我们怎么管理,我们只能每台机器安装,实现高可用,机器不行了,还要挪到另外一个机器上去。所以这是我们一个统计的指标,如果说没有新的技术和手段,资产的利用率显然是不高的。我们确实感到压力很大,百度利用他们自己的(英文)这样一个开源定制的云的平台,已经达到54%,我们看到第二位演讲嘉宾讲到提高30%多,这个都是看得见的一个预期的成效,这个就是我们的差距。如果按照20%和50%来看,我们实际上是有三到四倍的提升空间。

    所以银行的发展其实对于我们科技部门提出一些挑战,希望我们更快更高更省钱,要马儿跑的快,还要马儿少吃草,这个似乎不矛盾,因为我们有新的技术来满足它。这个里面说的更快是响应速度更快,希望从一周的周期能够提前到一天或者几个小时,希望我们业务量挑战会更高一些,这个我们也是深有感触,每年双十一大家都感受得到银行特别传统银行业务量很大,为什么呢,虽然说支付宝数据增长每年都是数倍的增长,但是每年真正反应慢的时候,反应最持久的还是传统的银行业,当然还是技术上的差异,我们也会思考这个问题,支付宝是处理全部的业务量,我们是处理我们银行一部分的业务量,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业务量的挑战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挑战。

    还有成本的挑战,我们也提到比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利杀缩短了,以前三点几,现在已经降到二点几或者一点几,可能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银行利润增长是非常乏力的,现在报纸上都报道的比较详细,我们今年银行业上半年的利润只增长量到三个百分点,我们是七个百分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已经感受到这种压力,包括我们银行的业务量,特别支付的业务量,正在受到较大的限制,还有银行的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银行其实对于IT的成本也是在控制的,这个规划可能稍有不同,这里提到银行要大力发展预算,规划是12个专题,其中第7章重点讲云计算,包括云计算具体的要求,刚才也提到,公开的意见是提到银行的互联网业务搬到云平台。在公开的意见并没有提到60%的指导性的安排,但是确实在意见也提到这个指标,还提到银行要建立行业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的合理布局和使用。

    所以说综合刚才的情况来看,银行IT部门的挑战,银行面对金融脱媒,面对市场的一些成本的一些挑战,银行自身创新的一些发展的挑战,以及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都希望我们在云计算中迈出更大的步伐,直接迈向融合架构云计算的架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云计算究竟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我觉得大家都知道云计算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虚拟化的管理,更好的智能的运维,更好的机房的预算化以及更低的成本,前面第一个嘉宾和第二个嘉宾都分享了实际的一些数据。云计算还会带来资源整体的共享,按需统筹的分配,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以及数据管理的统一。这些大家都有很好的认识我更多想分享云计算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大家知道银行其实是一个分享业厌恶性的行业,我们对分享的接受程度是比较低的,一个是监管部门,不太容忍银行出大规模的故障,我们也不希望出大规模故障,引起老百姓恐慌。我们担心云可能还有一些风险,以及业务连续性的风险。

    我们也在结合同业来看,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方便,我们在引入云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发扬优点,规避缺点,合理布局,有可能不能用易道云,所以要做更多思考和安排。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刚才介绍到云有两种,一种是私有云,一种是公有云,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行业云,这个也是我们银监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个概念。银行在选择云的过程中,刚刚说过了要很大的权重思考安全性,思考连续性,要思考云的自主掌控程度,所以我认为我们银行可能会较长时间选择私有云,当然我们也不会回避公有云,我们可能会对客户信息很少涉及的,对于一些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对于适合在公有云的,比如银行的网站,只要把宣传和交易的功能隔离开,放到公有云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谈行业云,中国的金融机构比较多,几千家金融机构,其实这里面信息化水平是有高有低的,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比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云,一方面会把资源共享起来,就是会形成行业云,类似于招商银行有行业云,类似于其他银行业有行业云,类似于我们这样的银行业在思考,我们是不是搭建一个行业云。所以我认为我们在选择云方面有一定IT投入能力的企业和需求较高的一些企业和IT资源不能丰富的企业会搭建,但是小银行可能选择行业云,这个也是十三五规划倡导的一个方向。

    另外关于开源云和商业云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完全开源的架构搭建私有云,还是选择商业化的产品搭建我们的云,其实我的理解也是根据不同的机构需要来做出的选择,比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我们的IT能力很强的银行,它可能会选择(英文),我们更多希望专业的商业云合作,由他们提供成熟的技术转移,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力,没有那么多精力、实力去掌控开源的产品。

    我们在云的平台选择中,我们也是经过严格的测评,包括流程,最后选择和青云携手,我们认为青云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他们独到的特点,一个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兼顾的厂商,它的产品在公有云有多年的实践,这个实践是我们需要的,国内有些厂商把开源的产品做一些封装就给用户推送,有没有好的实践,有没有案例支撑是不知道的。还有我们的青云有一些特性,上午也介绍到了,分布式存储,包括秒级提供的能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比较高下自有结论。另外青云是专注做云的公司,我们在接触过程中也感觉到技术的实力。

    最后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思考,关于云如何逐步发展的问题,对中小型银行来讲,刚才介绍了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路径也是有思考的,我们是希望先在非关键的应用试用,目前在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已经部署了云的架构,能够提升我们快速开放基础设施提供的能力,我们现在还在做的是桌面云和青云的一个合作,我们是希望通过桌面云来实现我们银行业开发的安全可控。大家都知道银行对安全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我们的开发在云里进行,避免我们一些代码,一些数据的可控。

    下一步希望在生产系统有序的部署我们的云系统,刚才也介绍了未来四年达到一定量化指标,这里需要我们探索,所以我们希望一步一步往前迈进,尽快在我们一些非关键的生产应用,比如所谓IT管理系统,我们一些OV的应用,内部管理,需要搬到云上去,当然希望把互联网业务搬到云上去,因为我们的云和互联网本身有天生基因的重合,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业务本身用的就是我们云的技术来开发的,所以希望也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还有创新业务有时间的要求,本身和云平台也有一定的契合度。还有就是一些新的技术,大数据等等,我们也希望在云上做探索。我们觉得对于关键的应用是需要有序的可控的推进,这里面包括帐务类的系统甚至包括核心系统。银行的个别同业已经把核心系统迁移到云里边,这个对我们也是启示,我们希望在这里面可控有序的推进。

    目前的进展跟青云合作,开发设施已经搭建完毕,规模不是特别大,几十台机器,每台机器都能提升数倍甚至十倍这样一个数量的增长,这个已经显现出成本的效果。我们在做桌面云的测试,我们也在正在规划云平台的规划。我的汇报就这么多,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在云计算探索过程中都能够像这个图片一样,平步青云。谢谢大家。

    Q&A

    提问:我们银行从传统的平台向云计算平台过渡过程中,运维人员应该也会有一些误解,包括人员、技术和构成上有一些要求,农商行运维团队在平台过渡的过程中,人员都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提升才能更好的适应云计算云平台?

    肖国彬:我们希望业务人员有三个能力,第一个能力是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是及时恢复业务的能力,第三个是预防问题发生的能力,确实对我们业务人员要求比较高,业务人员有哪几个技能,第一个希望全面转向互联网,比如绿色、(英文)、开源的一些工具得应用都需要,我们希望我们的业务人员包括互联网开源的工具,本地化的部署和应用,这个也是我们希望的。另外希望我们的业务人员能够和开发人员融合,还有希望业务人员熟悉我们的业务,为业务服务,这个是业务人员面临的挑战。但是有一点需要搞清楚的是科技怎么有价值,科技离开了业务谈不上价值,所以我认为我们科技人员最终是要通过提升业务,贡献业务,在业务的过程中发挥我们科技最大的效果,这才是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

    提问:刚才您介绍开源、闭源,这两个是不是真正能走成混合云?

    肖国彬:开源是不是免费,开源是不是可控,我觉得这两个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开源不免费,开源使用成本比非开源使用成本高。第二个开源是不是能做到可控,现在看来开源是不可控的,它是在所在的社区深度影响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些合理的诉求,我们一些行业的意见,一些扁平化的需求不可能会得到快速满足,基于从亮点来看,我们对开源持观望和保持的态度,但是和闭源是否走向融合是市场决定的,或者理念上是应该是一致的。

    提问:讲一下安全。

    肖国彬:银行业比较明确,或者从某种高度来讲,国家的安全确实是从政策层面,从指导层面对于各个行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政府行业有具体的要求,银行行业也有具体的要求,在这方面一直在坚决的推进,我们不要去IOE,对于国家层面来讲叫做安全可控,也就是在引入一个技术,引入一个产品,我们必须关注这个技术是不是可控的,什么叫可控的,比如它的原代码,我们是不是掌握,是不是备案,是不是有可能的缺陷,刚才所讲在选择云平台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选择青云,其实安全可控也可能是它的因素之一。首先它是我们国内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这个也是因素之一。

    提问:农商行每天的数据量大概是GB的量度还是TB的量度?另外在这个量度的情况下,因为互联网它的这个数据现在基本都是用开放式的数据库,这块后续是怎么考虑的?

    肖国彬:一个问题是关于数据的增长量,银行的数据增长量,我们大概在几十B的规模,对于我们的存储还是希望有一个分级分类的存储,我们也是希望我们的应用系统考虑它的重要性,合理布局,我们有个中端,有高端,分布式的存储,希望形成合理的布局。第二个问题关于数据库,对这个问题来讲可能是我们银行业在去IOE里面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我们对于这种数据库的依赖性比较高,据我所知我们银行业大幅度应用的还是关系型数据库,并不代表我们在这方面不会推进,我们现在也在对国产数据库进行使用,比如以南大通用为代表的数据库我们也在使用。

    提问:我是民生银行的,提一个问题,我在做跨平台的一个方向,传统银行都是通过脚本和自动化平台来做,现在云平台这种投入您觉得传统和新型行业如何发展?第二个问题在云平台推广的过程中,可能运维部门和基础部门的习惯都会有很大改变,如何平衡和规避?

    肖国彬: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动化工具,我的理解银行这几年的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多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暴露出很多的弊端,比如传统的工具,一些监控的工具,一些国外的大厂商垄断的工具来看不能适应我们现在IT运维的需要,所以我个人是觉得我们应该多向互联网学习,应该多引入互联网的一些开源工具,甚至我现在感觉某些IT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叫做智能化工具相应的组织架构,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中小银行学习借鉴的。我们是希望在这种IT过程中,更多发挥工具的作用,在能力上,在组织上能够提高我们的自动化运维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是需要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提到引入这个云计算以后,我们基础平台和运维平台,人员的一个合理分工的问题。我认为其实这一点应该讲我们的IT架构也是随需随变的,不是数据中心是一成不变的,不光在内部岗位的权重发生变化,现在更多在思考我们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也会很大。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一半应该是科技人员,我们不相信一半的人员是在一个科技部门里边,我认为很大程度是和业务部门融合的,是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的,不是两张皮的,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架构过程中,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组织也是会转型的,我们科技部门应该融合,甚至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也会融合。谢谢。


登录后回复
 

与 青云QingCloud 社区 的连接断开,我们正在尝试重连,请耐心等待